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刘兴伟:官员出行必须清场的陋习何时了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0年10月20日09:40  辽一网-华商晨报

  北京律师周泽在微博(http://t.sina.com.cn)上称自己在汶川映秀镇因未回避出行视察的领导,遭到现场便衣警卫围攻,被捂嘴拖离现场。周泽称当地公安局正副局长先后打电话致歉。日前,汶川县公安局局长介绍,该局决定对4名相关警员进行处分。(10月19日 《新京报》)

  如果仅仅从“讨个说法”的角度来讲,一个没什么官方背景的公民,能如此迅速地获得这样的处理结果,看上去也算完满。但是,总感觉差点儿什么。这不由不让人回想起当地公安局副局长的道歉来,他说,当日领导到映秀中学是临时增加的行程,没来得及清场,“处突大队的人员随身带着毛巾之类的东西,专门用来捂嘴的,不能让人大喊大叫。”

  这句道歉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些神奇的词语,譬如“清场”,譬如“毛巾”。虽然国内好像对于“清场”没什么法律规定,但仗着咱悠久的历史这个词也不难理解,想来跟古代的“肃静”“回避”的大牌子有异曲同工之妙。简单地讲,就是官老爷走的道,老百姓不能随便走,官场讲的就是这个“派”。没想到的是,这个古老的官场规则生命力如此之强。

  更让人长见识的是那颇为强大的“毛巾”,要不是这位副局长公开讲明,一般民众还真不知道,我们处突大队有这么神奇的装备。虽然说,“清场”也是一种剥夺老百姓的行动权利满足官威的举动,但多少还有一块遮羞布———为了安全起见。但就算百姓在场会对官员的安全产生威胁,那何必还要堵嘴?难道还怕民众“口吐银针”不成?无非是怕百姓大喊大叫扰了官员们的雅兴,这可真是赤裸裸的衙门嘴脸。

  从目前的处理结果上看,当地似乎没有要对这两个神奇的词语进一步解释的意思,那我们不仅要问,以后官员“出巡”是不是还需要“清场”,以后处突大队是不是还得随身带着毛巾?看着处分的理由分明写着“民警执法不文明、不规范”。从这样的理由来看,错的并不是那令人发指的所作所为,只是个别警员的素质不够高。

  这等于是说,民警去清场是没错的,拿毛巾堵嘴也是没错的,问题在于不文明不规范,以后得“文明”地清场,“规范”地使用毛巾?难不成以后处突大队出警的时候先跟民众商量一下:“公民您好,为了官员们的雅兴,我们想用毛巾把您嘴堵上,请您配合。”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“文明规范”?

  如此处理,无法看出当地对这一事件的反思,倒更像是一种息事宁人的做法。这与湖北厅长妻子被殴打的“打错了”并没有本质区别。言下之意是,惹了不该惹的人,自然要对本人道歉。以后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对其他公民又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。只是,连国家领导人出访,驻外使领馆都不再组织海外华人迎送了,而那些小官的派头为什么却是越来越大了。

您对本文的观点:
顶:0
踩:0
请给本文打分:
5 4 3 2 1
4.5本文目前得分:

留言板电话:010-82612286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0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